論道德的譜系提問00114211
尼采為何對道德價值做出批判?
- 尼采所批判的道德為他在<論道德的譜系>中提出的奴隸道德,這是弱者基於仇恨包裝成的道德價值,基於自己的軟弱與無能的存在差別而產生對於貴族和強者的怨恨,從而藉由外界的刺激創造肯定自我的價值觀。基督教為弱者建立新的價值,只有忍受折磨的人、遭受貧困的人才是唯一善良的、虔誠的,只有他們才能享受天國的幸福。將悲慘當作維一種準備、一種考驗、一種訓練,將憐憫、同情、仁慈、寬恕等奉為美德,對於強者,保持著嫉妒、害怕、甚至是仇視,將其當做是惡人、仇人。以此宣揚人與人之間的兄弟之情,來為弱者卑微的奴隸地位辯護,給弱者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強者,也就是基督徒口中的終審日,在那天到來之前,他們暫且生活「信仰」、「愛」和「期望」之中,藉此得到安慰和補償,而教士和弱者也就是利用由此衍生出來的道德價當做文化工具來反對強者,將這些觀念轉變成善與惡的價值判斷。
- 這樣的道德價值觀念成功的傳遞給整個歐洲社會,這場道德上的奴隸起義經過千年的歷史已經取得完全的成功,人類社會已經將所謂的不自私、純潔、謙卑等字眼和行為自動判斷成好的觀念和價值。而尼采想告訴讀者的是,這並不是正確的判斷好壞的準則,這只是由於奴隸道德只是對於強者的恐懼之下所創造的文化工具,使人在習俗、禮節、敬仰等中束縛、壓抑和自我克制下做出的判斷,奴隸道德使人都變成「馴服的人」。
- 尼采認為好與壞的判斷並不是由基督教創造的那種奴隸道德裡對善與惡的判斷。好壞的判斷應是由自己的意志來判定,沒有透過任何準則、規則或教條來做判斷。好壞的判斷和道德價值的建立是把自己個人所認為適合的價值、理想和實踐當作他的道德,向自身的方向尋找價值,而這些價值都是自發性的產生和發展的出來。這樣的主人道德尼采認為是有力量、高尚的強者才有能力創造的道德價值,因為他們不用參照他們的敵人再分辨善惡好壞,而是自發地從自身設想出「好」的基本概念,再由此判斷「壞」的表像,他們可以自信滿滿地按照自己的感覺宣佈善惡好壞。
- 但究竟為何奴隸道德的起義可以獲得成功,在當時的歐洲弱者占社會中的大多數,因此當這樣的道德價值出現時,喊出為了多數人享有權利,為了消滅強弱差異,實現普遍的平等,民眾的怨恨取得了勝利。而尼采提出奴隸道德之所以可以籠罩整個歐洲社會,這跟語言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語言的使用將一些字詞原本的概念轉化和扭轉,在根源和最終被視為如同是價值的概念上其實有價值和意義上的轉移。在語言的迷惑下,奴隸扭轉貴族的價值觀念(好=高貴=有力=美麗=幸福=上帝的寵兒),經過長時間後,讓人類輕易相信好就是成為上的的寵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