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論不平等》(99114142)

自然狀態為何是平等?

關鍵字:自然狀態、不平等、順其自然

1. 不平等的起源來自於人類天性的發展,隨著政治社會的建立與確立,不平等因此就根深蒂固在每個人心中,因此,盧梭在第二部分文末作出了結論:「…我們可以斷言,在自然狀態中,不平等幾乎是不存在的。由於人類能力的發展和人類智慧的進步,不平等才獲得了它的力量並成長起來;由於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終於變得根深蒂固而成為合法的了。」這一結論其實反而讓我困惑,不平等的起源既然是來自於人類的天性,為什麼會認為自然狀態是平等?

2. 自然狀態中的野蠻人,所持有的情感就是如何自我生存,他們的行為由生理本能驅使著,人際之間不太有往來,「彼此間沒有任何道德上的關係,也沒有人所公認的義務…既無所謂的邪惡也無所謂的美德」可是生活上是自由且和平。自然狀態既然是好的,可是為何會走向不平等之路?與洛克的想法類似,盧梭認為,因為開始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難,如摘不到果實、需要與野獸搏鬥爭食物等,於是開始強化自身能力,以獲得資源。此外,隨著人類持續繁衍,困難度也隨之增加,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改變且發明出新的技術與知識,亦發展出一些思考,比如說:與動物的互動中,感受到自己優於其他動物而產生出「自尊」的感覺;建立起家庭,組成小社會,開始會注意他人,亦希望別人注意自己,希望受到「尊敬」。盧梭認為,這些情感的產生,是人與人間開始走向不平等的第一步。接下來私有財產觀念的出現加強不平等的狀態,法律制定出的私有制度確立不平等的正當與合法性,不平等之路不僅僅是深植且不可逆,社會中也視其為理所當然。

3. 盧梭利用人類發展的過程論述自然狀態如何被終結而走向不平等狀態:因為生活上遇到了困難、人類不斷繁衍,於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改變生活型態;因為開始與人接觸,組成小型社會,產生情感,及體驗到舒適的享受;當私有財產的觀念形成,貧困就會出現,而當私有制度的出現,法律的確立,使不平等狀態於社會中根深蒂固。可是這些過程中,是順其自然的從前階段發展至下一階段,因為人類自身的發展,生活及精神上漸趨複雜化,而使自己走向不平等狀態之中。所以,與其說自然狀態中不存在不平等,人類能力與智慧的進步才開啟了不平等之路,我會比較認為是,不平等狀態其實於自然狀態中就已潛藏著,只是隨著人類的能力和智慧不斷地發展,才顯現出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