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贊成或反對亞里斯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理由與目的何在?
他提到,每個人的心中都會追求一個善,且無論它是甚麼,它必定是能讓人感受到愉快的,因此在此基礎上人都是愛自己而非其它存在於社會上的同伴;然而,這些榮耀與利益並非是每個人都享有的,因為若每個人都擁有了它,它便會失去其本身的價值。也因此為了要讓自己能夠獲得更多更高的利益與榮耀,他就不會透過和其他人合作的方式來達成。雖然在別人的幫助下的確可以獲得某些生活上的益處,但是對別人進行支配,相較之下比得到別人的幫助能更有效的實現這目標。因此若不是出於支配者的恐懼,每個人都會傾向支配他人而非像亞理斯多德所提到之城邦社會的形式所吸引又或者是必須活在互賴的生活型態下。
我認為霍布斯本質上認為人都是自利的角度可以解釋現今許多的社會現象且也同意人並非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的這點。不過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現在人們組成了社會,而沒有人是脫離社會在生活,即便是一位露宿街頭的乞丐。若是人在生下來之後從不與他人交談與互動,或是不靠任何人幫助是絕對不可能的,就像剛出生的嬰兒般,不可能在沒有母親的照料下自己生存,也就是說人的一生當中不可能在每個階段當中都完全脫離與其他人的互賴關係,重點應該是在並非每個人生下來都是適合在這個社會下生活,又或者是一生下來就具有擅於生活在這個社會的社會性的;有的人可能會因為某些先後天的因素導致他不適合這個社會,但當事人卻可以透過相互學習,或是接受教育的過程當中,使自己逐漸變成一為適合在這個社會生活的人,但這並非是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進行的。就像書中所提到:即便人是在渴望社會的條件下誕生,但這並不代表他一生下來就會適合這個社會,需要與能力是不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