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答《論公民》 (00114258)



霍布斯贊成或反對亞里斯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理由與目的何在?

關鍵字:動機、利益、恐懼



霍布斯反對亞里斯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的主張。但我認為兩者主張的不同是由於他們各自對「政治」的解釋不一所造成的結果,亞里斯多德所認知的「政治」較趨近於「群居」的意思,當然對於政治二字有非常多的解釋方式,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對不只有「群居」的定義。再來,如我在回答《政治學》卷一所說的,若以較狹隘的角度來看待「天生」的定義,再觀察人類為了生存而有動機群居的現實狀況,倒不如說人「注定」是一種政治動物會更合適。


霍布斯認為,人不會平白去結交朋友的,而是想從中追求榮譽或利益,也就是人是有動機從事政治活動的。而所有的社會都是因為榮譽和利益存在的,為了凌駕於他人之上,與他人聯合增加自己的利益也就不令人意外了,這就是霍布斯認為「政治」活動的由來。


他也認為,人類天生互相恐懼,而不是相互合作,理由是許多人都想擁有某東西,但它無法被分割、也不能共享,衝突就可能會產生,而人又天生平等地有殺人的力量,因此人無法去輕視、不懼怕他人,衝突更無法避免了。


對於霍布斯的想法,我獨斷地一言以蔽之:「人類的自然狀態就是戰爭狀態。」人天生為了達到自我實現,就必須找尋生存的方法,或是讓自己比他人過的更好,要能達到此目的就只能不斷地與他人競爭、不停地追求利益和榮譽,而合作和政治生活只是競爭的一種手段,表面上的政治私底下也只有權力和利益的競逐。

和我的想法相近,我認為人類是有動機而從事政治的,甚至可以這樣說,人類是「被迫」參與政治的。因為只有透過政治,人類才能脫離戰爭狀態,尋求一個比較和平的環境下從事競爭,因為戰爭狀態更令所有人恐懼,如前面所說,殺人的力量是近乎平等的,為了生存,人類只能創造另一個競爭的舞台,支配和被支配的表現在這裡取代了戰爭與死亡,我想這就是霍布斯反對「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的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