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答論公民(00114233)

霍布斯贊成或反對亞里斯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理由與目的何在?

關鍵字:自然狀態、慾望、人相為戰

  亞里斯多德於《政治學》一書中說到:「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我們來細究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亞里斯多德認為人只要一出生,就是個懂得群居等等政治行為的動物,甚至比隻蜜蜂等社會性動物還要更加來的政治。但霍布斯卻對此觀點是持反對意見的。「天生」兩字,在霍布斯的口中將之稱為「自然狀態」,自然狀態即是在人類在沒有社會和文明之下,所呈現出的一種最質樸的狀態,若要更進一步的闡述,則可以說自然狀態是一種政府還未成立之前的狀態,而霍布斯認為在這一狀態之下,人類的行為是不可能自然而然群居的,所以霍布斯不認同亞里斯多德的說法。

  而霍布斯與亞里斯多德的說法不同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於人性的假設不同,亞里斯多德認為,人們的行為會自然而然的追求善,而人們只有生活在城邦之下才可以追求他們的善,因此會自然而然的組成城邦,藉由城邦的運作讓大家各司其職、各盡其力,最後完整這個城邦的運作,共同追求一個良善的社會,也因為這個原因,讓人們願意生活在一起而無法離群索居。

  但是霍布斯對於人的假設與亞里斯多德不同,因此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政治觀。霍布斯認為,人類行動都起源於「慾望」,當心理的「慾望」產生之後,就會影響人們的「意志」,而「意志」最後則影響到人們的實際行動。而人們對於他慾望所求的事物就稱之為善,而對其所不欲之事物則稱之為惡,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每個人的善惡觀是彼此衝突的,因此根本不可能相安無事並且自然而然的過群居生活。

  並且霍布斯進一步提出,既然人的行為受制於慾望,那麼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之下,人們就都是自私的,並且因為資源的有限,彼此爭奪有限資源而產生戰爭,而在人類的天性之中,發現引起鬥爭的三個原因,一是競爭、二是猜疑、三是榮譽。當人們共同想要同個東西時,會產生競爭,而彼此競爭則會進一步的彼此猜疑,並且想要先發制人,以保自身的安全,最後則會追求權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而進而得到榮譽。在這樣的假設之下,人們是互相為戰的,而之所以能夠成立城邦或是國家,則是因為來自人的恐懼,因為不願生活在這種人相為戰的生活之中,而訂立契約和法律,進而成立國家。


 綜觀以上,霍布斯不認同人在自然狀態下會自然而然的是政治動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