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名聲、統治、人民
馬基維利為什麼要提出君主的哪些專屬德行?
第十六章馬基維利提到了慷慨與吝嗇,一般人會認為慷慨的君主會比吝嗇的君主要來得好,但馬基維利提到,當一名君主為了慷慨的名聲,樂善好施於少數人時,就必須透過徵稅來使君主有能力慷慨,這反而會使人民的負擔加重,造成了受惠於少數人而損害了大多數人的情況,反之馬基維利所指的吝嗇,反而是不同於一般人認為的小氣,而是節約,不隨意花用國家所擁有的財富,而用在必要的事務上,例如防禦外敵、擴展領土之類的,如此一來就不需對人民課徵沉重的稅務,造成人民的負擔。第十七章馬基維利提到了殘酷與仁慈,馬基維利認為,君主都是希望被人民認為是仁慈的而不是殘酷的,但統治一個國家,君主是必須要有殘酷的一面,一個國家才會有秩序存在,才會有和平,反之,過分仁慈的君主,由於沒有威信,人民不會畏懼於君主,那麼動亂則會發生。此外,君主在指揮軍隊時,也必須要是殘酷的,假若一名君主是仁慈的,那麼軍隊就有可能會缺乏紀律,無法團結並執行任務。從上述內容我認為馬基維利之所以提出這些君主的專屬德行是因為大眾對於君主的期待大多是君主要慷慨的、仁慈的,但往往君主為了要得到這些名聲可能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像前面提到的對人民課稅、沒有了威信等等,對君王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是在於統治一個國家而不是追求好的名聲,當君王能夠治理好國家時,好的名聲自然會隨之而來。
為什麼君主德行與平民美德不同也不應相同?
就平民美德來說,慷慨的人或是仁慈的人會被人讚許,但是這些美德並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馬基維利提到,一名君主可能會因為吝嗇而被人民所批評,但是吝嗇的目的是要節約,把財富用在重要的事物上,且避免向人民課徵重稅。殘酷的君主透過殘酷建立自己的威信,如此才能使國家有秩序,並且能夠統領軍隊,使人民、軍隊服從。對君主而言,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些犧牲,若只想著受到人民愛戴、推崇,是無法統治一個國家的。
從中投射出什麼的政治觀,包括什麼是政治及統治的目的?
對一般人來說,做任何事情最先考量的可能都是自己的利益,但對君主在統治國家的而言,追求的往往是國家的利益而非個人的利益,儘管是必須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時都是能被原諒的。馬基維利認為,只要能達到統治的目的,一切的手段都可以是正當的,有時君王甚至可以拋棄那些人民公認的道德。
您是否同意馬基維利的上述主張?
我認同馬基維利對於君主德行的看法,對於一個君王,名聲好壞與否全看這名君王治理國家的好壞,而不是著重於追求人民對君王的評價,這樣顯得本末倒置,而吝嗇的君王或是殘酷的君王,這些名聲都是可以因為人民經過統治之後而改變的。但我不認同君王可以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合理化君王一些負面的統治手段,例如十八章提到的,由於人民對君王不一定是守信的,所以君王也可以不必對人民守信,就現代的情況來看,許多候選人往往在選舉時開立許多政治支票給人民,但當選後卻可能因為各種理由而跳票,這種情況只會使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這有可能使人民不再相信政府,對政府往後的各項施政都抱持著存疑的態度,在上位者在對人民進行承諾時,本就必須先衡量自己是否能做到在進行承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