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答王制篇卷七(99115149)

蘇格拉底如何透過洞喻說明哲君的處境與任務?
關鍵字:哲君、洞喻、真理
  1. 蘇格拉底假想有一個地洞,而裡面的人被綁手綁腳,只能看見部分後壁,而他們背後遠處有火光,火光會出現投射在他們對面洞壁上的陰影,因為他們無法看見真實的情況,故他們會認為這些陰影是他們真實的模樣,交談聲也會被他們認為是這些東西所發出的。
  2. 後若有一人能夠掙脫,而抬頭看見火光,這時若有人告訴他過去看到的東西都是虛假的,而現在看到的才是真實,看到火光也會眼睛疼痛,因為就像突然要他接受過去所認為的真實都是欺騙,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和時間,但是最後他終究能夠觀察事物的本身,而不是透過投射的倒影,不需借助其他媒介。
  3. 蘇格拉底在這裡就是把洞穴裡的人比喻成不明虛實的普通人,因為看不見事物的真實,故會把陰影當作是事務的本質,爬出洞穴就好像靈魂從可見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得到真理,譬如哲學家,而太陽就像是善的型態,雖然一開始會直視眼睛會感到疼痛,但經過一段時間便會適應,若他要下到洞穴中解救其他囚犯,要再次適應黑暗,囚犯會因此譏笑他,所以不會產生上去的念頭,甚至會想殺掉他,就像哲學家向其他人表達真理時,因為真理就像是洞外的世界,和原本認知的不同,因為他們的無知和不了解會因此厭惡哲學家,而這些便是哲學家的處境。
  4. 有一種技藝是可以促使靈魂轉向正確的方向,因為靈魂是用來理解事物的器官,類似於眼睛,身子要轉就像思想必須和靈魂一起轉離,直到能夠直視最明亮的存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善。那些人的靈魂上升後必須返回下界,因為要為整個城邦造就環境,必須下去與其他人一起生活並觀察,因為受到的教育更好,有能力同時過兩種生活(哲學與政治生活),他們是無法推辭也不可能拒絕,因為是我們把他們培養成領袖,而且是在向他們提出正義的要求。因為他們心靈清醒,最不熱衷於權力,這樣的人來統治城邦能治理的最好,因為若是乞丐等他們最先想到的是本身的利益,熱衷權力的人之間也會出現鬥爭。
  5. 所以哲君的任務便是在得到智慧和真理時,回到人群當中傳達給他們,領導他們的靈魂上升,並且統治城邦,也就是所謂的哲學家國王,而這些便是哲學家的任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