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答王制篇卷二、三(00114259)

1. 蘇格拉底的「先讀大字後讀小字」的策略何以能獲得對話者的共鳴,而得以進行理想城邦的構築?(卷二)

關鍵字:有機體、城邦生存、分化

我認為能引起共鳴的原因為,蘇格拉底除了將城邦做為一個與個人有連結的事物外,也把它做為一個有機體來看待,這樣可解析的層面就比較廣,當有機體不健康時,其影響的是內部每一個構造,從整體來研究的話,發生不相容的情形時,可以得到最迅速的治療,而且這個有機體是會根據經驗發生變化的,從其中慢慢修正的運作模式。
首先,城邦最初由平民構成,進而因為防禦外敵入侵,產生了保家衛國的衛士,而衛士這個責任,不是一般人可以擔任的,需要具備優秀的條件並且慢慢教化而成卓越的樣子,這時可以發現到,蘇格拉底本章最重要的宗旨,每個人恰如其分的做自己的事,這是貫穿整個城邦生存的一項至高原則,因為這就像器官的位置一樣,器官就是要擺對位置,才能發揮它最大功效,而城邦生存需要靠衛士的保護才能得到最大的發展。

接著,隨著有機體內細胞的分化,產生了許多細胞,這些細胞每一個都有其功能,而功能得以發揮最大的用處,就需要靠養分來調養,我認為可以聯想到蘇格拉底進行教化的必要性了,這些教化不論是體育的還是藝文的,兩者互相配合,他認為不論衛士或是平民之中,進行教化都是幫助其達到最善之人的方法,也是達成身分上的認同強化,一旦取得身分的認同,做事情必然會更有效率,而且因為彼此是休戚與共的,固然會將整個城邦視為共同利益去維持。

由蘇格拉底的觀點來說,他認為城邦的組成是由平民、輔助者、執政者組成,這三者的身分彼此互相合作,就如同人的器官一樣,缺一不可,彼此保持著規律的運作模式,達成和諧狀態,才不會使主體產生不健康的狀態。因此我認為,蘇格拉底放大來看的目的,是因為人是十分在乎自己生命的,這種與自身最相關的描述,最容易使人相信,國家之事與自己是劃上等號的,而且自己的作為影響的是國家整體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