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格老孔問:「這樣的城邦是否可能存在?如何使之實現?」蘇格拉底做了什麼回應?如何使老哲人自認的奇談怪論在當前台灣成真?
關鍵字:哲學家、知識、選舉
蘇格拉底認為,一個理想的城邦需要將其一切的惡和使人向惡的教化與物質抽離,讓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存在於所有公民和衛士之中,他尤其強調衛士的生養計畫,妻孺共有與共產是蘇格拉底提出的兩個主要制度,它們看似有爭議性,卻是極務實和有效的政策。那麼這樣的城邦是否可能存在?蘇格拉底說:「哲學家必須成為國家的國王,或者是現在的國王和統治者能認真嚴肅地去研究哲學,否則國家永遠不會得到安寧。」
蘇格拉底定義的哲學家為對真理情有獨鍾之人,真正的哲學家對任何一門學問都想涉獵,也樂意學習各種知識,不知滿足,因此,他認為真正的哲學家可以分辨所謂的正義與不正義、善與惡,他們也將會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害怕被不聰明之人統治的懲罰而挺身而出、成為統治者,也只有這樣,蘇格拉底心中的理想城邦才得以實踐。
在第五卷的後半段,蘇格拉底用了很長的篇幅討論知識和意見的差別。大抵是說,知識就是知道存在和知道存在者如何存在,而意見則是介於知識和無知之間。他表明也許公民常常會聽到許多極似知識、真理的言論,但它可能只是意見的一種,但我們是無法分辨的。有鑑於此,我們不該去分析哪一句話是正確或是錯誤的,反而應該去尋找並相信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因為他所說的話都是知識,他所行使的統治也都會是正義。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的核心在於人民做主,這也意味著選賢與能的重責大任是在於人民這邊的。若我們問自己,台灣如何選出一位哲學家?不如去反思我們如何分辨誰是哲學家,又或者更深入的探究,該如何讓政黨提名哲學家?
這其實是個十分沉重的問題,如蘇格拉底所說,哲學家必然專注於哲學的探索,那麼他可能會缺少交際、競選、諂媚、合作、溝通……等能力,在眾多偽哲學家和翩翩起舞的小丑之中,真正的哲學家該如何脫穎而出,讓政黨相信他能贏得選舉?
說到底,可能還是那老話一句,只有當選民的素質和水準提高到可以分辨誰是善治之人,哪個政黨是更好的選擇,蘇格拉底的哲學家國王的想法才有出頭的一天,他的奇談怪論也才有機會真正被實踐。而我想,選民的素質要提高,也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經驗的累積,才能讓公民之眼真正地覺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