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格拉底的「先讀大字後讀小字」的策略何以能獲得對話者的共鳴,而得以進行理想城邦的構築?
關鍵字:金戒指、以大見小、流行見解
續於卷一未完成之正義之討論,格老孔於卷二開頭提出關於三種正義:1.正義的本質及起源,立法和立約的折衷—不要行不義之事又不受不正義之害。2.實施正義的人並非心甘情願,而是由於沒有力量行不正義之事,人打從出生即把私利當作善來追求。舉呂底亞人金戒指之例。3.一種抉擇,完全不正義之人有能力說服別人他是正義,而完全正義之人雖沒做壞事但必定擁有最不正義的名聲。及「諸神和凡人給不正義者安排的生活要比等待著正義者的生活好的多」,又說不正義只要花錢就能消災贖罪等等。
蘇格拉底又如一常裝作謙卑地回答:我被打翻在地無法搶救了。但隨即便對眾人說:我們何不以大見小?先看城邦及先論證城邦之起源呢?想當然爾,眾人又被他帶到另外一個問題的討論了。但為什麼眾人願意跟隨蘇格拉底呢?我想是因為格老孔們也不希望關於「不正義之生活是優於正義的」,他們在雖口中一直述不義生活是多麼的好,但其實心裡是希望蘇格拉底可以反駁他們的!
我認為格老孔說的關於正義確實是當時城邦之主流價值觀及流行見解,所以蘇格拉底不正面博倒而是導入「以大看小」,因為身為小的雅典公民必須生活在大的城邦之中,眾多小的雅典公民在與其他公民之間有特定之連結,即城邦是眾多有機的構成體所構成,如果大的城邦不正義,這樣小的有機體也會不正義,又如果由正義之人構成之城邦怎麼可能會不正義呢?所以蘇格拉底張顯出一種陌生、奇特之群體觀,個體唯有置於群體才能被看見!
2.
蘇格拉底:「為了城邦的利益,統治者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公民」,為什麼非得說謊〈名之為高貴謊言A Nobel Lie〉才得成就理想國度?
關鍵字:謊言、主流價值觀、統治者
蘇格拉底在文章一開頭即闡明:「統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而其他任何人不能用謊言來達到自己目的」(389B)且要有自我克制的美德,即民眾服從統治者和控制身體之慾望及飲食快樂。
接下來他批評詩人及劇作家,說他們說的地獄或眾神縱慾等行為都是不應該的,縱使詩人說的可能為真,但還是該說謊,寫說地獄是美好及英雄人物是勇敢且無懼的。
我認為蘇格拉底在說了很多異於現實狀態生活之方式,如音樂教育及訓練身體之體育,這些我覺得他就在「說謊」,且是一種「高貴的謊言」,他希望城邦之公民可以按照他所述生活及訓練,如衛士要放棄其他所有之技藝,成為保衛城邦自由大業的專家。蘇格拉底又說要用這個高尚的謊言,如果可以的話,去說服統治者,如果不可能,也要說服城邦裡的其他人(414C)。我覺得就像前題所述,這個城邦之「主流價值觀」都是關於不正義比正義好,所以對於不正義來說正義就好像是謊言一般,統治者可以為了國家城邦之全體利益說謊,用正義之高貴的謊言來統治公民。又公民必須服從統治者,按照他所說的行事!
3.
為什麼蘇格拉底主張無私產、無自有住所和妻孺共有等規定是城邦衛士得以保持純正的生活條件?您願意在這些規定之下擔任國家統治者?
關鍵字:私產、罪惡之源、報酬
我認為蘇格拉底上述主張是可以保持純正之生活條件,我把重點放在無私產的「私」這個字,因為只要身為人都會為了私利即關於己身之利益,就像呂底亞人之金戒指,他一拿到金戒指就開始為了自己之利益殺了國王得到王位,且上了他老婆。所以只要在無私產或無自有住所等純正之生活條件,衛士就會為了城邦之整體利益而不是為了自己!如果衛士為了自己就會為了想搞到一些土地或金錢,從同胞公民的助手蛻變完公民的敵人或暴君,結果就會同國家一起走向毀滅(417B)。
雖然我認同蘇格拉底認為世俗之金銀是罪惡之源,會汙染心靈深處的無暇至寶。但我不願意在這些規定之下擔任國家統治者,因為在這種的生活條件之下,衛士可能不會全部願意盡心盡力守護城邦,因為有人可能偷懶,卻也得到一樣的報酬。所以要准許衛士有私產,然後要有類似獎懲績效制度而不是都是一樣之報酬,才可能更能激勵衛士更能效力於城邦。然要有適當之監理制度,期許不要有賄賂弊案之產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