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王制篇卷一提問(00114233)

蘇格拉底如何推翻「正義乃強者利益」的主張?您認為,他成功了嗎?理由何在?

關鍵字:正義、技藝、變質
  蘇格拉底運用「技藝」的概念來反駁這項觀點,蘇格拉底提出了技藝本身是有利於他人,但是使用這項技藝的人卻會主導其技藝往其他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如果技藝本質是好的,可是使用的人的目的如果是不好的,那麼他就會看起來是不好的,但是技藝其本質依然是好的。
  舉例來說,醫生擁有醫術,醫術原本出發的概念是就是救人,但因為操持醫術的醫生會向來看病的人收錢,使醫術變成好像是為了賺錢的技藝,但是蘇格拉底認為,賺錢是操持技藝的人的目的,不是醫術這項技藝本身的目的,所以不能說醫術是為了賺錢。將這個概念反推回來,正義本來是為了弱者的利益,但是在強者的操持之下,可能將之變成了為了強者利益的東西,但是不能因此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是因為強者操持著正義,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而在我看來,蘇格拉底這項論點看似很有意思,但是我卻有不認同的地方。蘇格拉底將技藝與人分開,認為技藝的作用歸技藝的作用,使用人的目的歸使用人的目的,但我卻認為不能如此分開,畢竟技藝是人所創造,當人們使用他的方式改變時,這個技藝存在的目的也會跟著改變。舉個例子來說,電腦本來作為軍事用途,但現在他已經普及在我們生活之中,相信現代人看到電腦會將之視為一個家庭用品,而不會將之視為軍事用品;再舉個例子,製造海洛英這個技藝原本的目的是為了製造種鎮痛藥物是為了減緩病人生病時的痛苦,他是良善的,但是當隨著人們使用海洛英的目的不同時,製造海洛英這項技藝就變成了製造毒品,現在的人們看到製造海洛英的人一定第一印象就會認為其在製造毒品,然後請警察逮捕之。也就是說,技藝的目的會隨著操持者的目的而有所改變。因此,正義原本的意義是良善的,是為了弱者的,但是當大部分操持正義的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時,正義的意義就會逐漸轉變成了強者的利益。就像食物放久了會變質一樣,一項技藝原本的目的自然也是會變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