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王制篇卷七回答(00114219)

蘇格拉底如何透過洞喻說明哲君的處境和任務?

關鍵字:陰影.禁錮.轉變
  1. 蘇格拉底藉由洞諭來說明受過教育與缺乏教育的人的本質。他說有一個地洞裡頭,有一群自年又就被囚禁的人們,他們的脖子和手腳都沒有辦法自由活動,因此他們的目光也只能向著同一方向望去。當他們在洞穴內看見火光,由於火光和這些人們中間隔著一道矮牆和一條路,因此他們無法直接用他們的雙眼感受到洞穴外的人事物,他們只能從反射過來的陰影去推斷他們的雙眼所看見的陰影是何物,他們很有可能形成錯誤的判斷。若是有天他們當中有人能解開禁錮,到洞穴以外的環境走動,那麼他便會發現自己先前的判斷是錯誤的,但是他們也必須承受由黑暗處轉變到光明處的暫時失明。
  2. 哲君的處境很兩難,由於他確實認識到善的原型,便想要幫助靈魂自身擁有視力的人們從黑暗處進入到光明處,但是人們很可能因為處於適應的階段,便覺得痛苦不堪進而想要放棄,此時,哲君最重要的任務便是要想方設法帶領這樣的人走向正途,不要繼續錯下去。
  3. 談到哲君的任務,我們知道最主要的方向是將人民導向正途,但從洞諭中我發現他不僅只是在運用一個比喻說明接受教育與否的情況,也在正反面的比喻當中指出了若是要促成這種轉變,哲君不能只是一直固執己見,強迫人民一定要留在光明處,他可以先讓人民經歷過一段適應期之後,感受到光明處的優點,再使他返回到過去那種晦暗不明的地方,也是需要經歷一段適應期,之後他會無法接受這樣黑白不明的世界,也很可能被洞穴裡的那些人所厭惡。這可以說是一個迷途羔羊在導向正途之後,會自然地對以往的處境感到厭惡,而那些依舊在錯誤方向的人,也會對他們認為與眾不同的人產生排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