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00114209 簡廷宣
王制篇題問:
蘇格拉底如何推翻「正義乃強者之利益」的主張?
您認為他成功了嗎?
理由為何?

關鍵字:正義,強者,技藝

1. 王制篇第一卷的主題是在探討何為「正義」。賽拉西馬柯表示:「正義乃強者之利益」。另外文中另有一段賽拉西馬柯的話:「人們之所以譴責不正義不是怕做不正義之事,而是怕吃不正義的虧」。事實上我認為確實如此。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大環境或文化」的影響,使普羅大眾有這樣的感受。但蘇格拉底的「正義」,是最真實的「正義」。而真正正義的強者應該是處處為他人著想,時時為他人謀求利益,但這樣的人是畢竟是少數。因此,非正義之人才會出現,以「強者」的名義來治理國家,訂定對他有利的法律。

2. 賽拉西馬科的正義:
(1.)即「正義是強者的利益」。他認為:「不論在何種政府形態下,統治者會訂定對其有利的法律,若被統治者違法,須受懲罰。」
(2.)嚴格來說,統治者在訂定法律上不會犯錯誤,意指他絕對只會訂定對其有利的法律
(3.)正義者表面看來是為他者的利益,但實際上卻是強者與統治者間的利益,對被統治者有害。

3. 蘇格拉底的反駁:
首先,蘇格拉底引出「技藝」一詞來探討。舉文中一例:舵手何為被稱為是舵手?原因是因為舵手擁有「領導水手們的技藝」,因此他才被稱為舵手。那麼為何技藝會出現?因為人們在某方面的「需要」,而技藝的出現正是能夠對其需要作出回應。人們生病,醫術的出現,需要蓋房屋,蓋房屋的技藝出現,以此類推。因此,「技藝的本質」應該是為需要者帶來利益,至於施術者是否獲益,我們不得而知。
呼應「正義是強者的利益」,強者即統治者,文中:「統治者藉由訂定有利的法律來對己有利」。但是,強者統治國家是借由「治國」這技藝,但依照技藝的定義,治國的技藝應該是為下位者謀求利益,訂定對下位者有利的法律。但實際上,無人願意擔任統治者或出任公職,因為這樣是給自己找麻煩,解決他人的問題。

4. 結論(蘇格拉底成功了嗎?):
我認為蘇格拉底在談論「正義是強者的利益」這部分,並沒有成功說服,因為賽拉西馬柯仍認為完全不正義比正義更加有益。事實上,會這樣認為,我覺得是有原因的。就我而言,當我尚未讀到這篇時,我也覺得「不正義之人所擁有的比正義之人來得多」。
從有人類以來,一開始以物易物,再來出現以金幣交易,當中會有人不守規矩,讓他人受害,或不正義者不聰明使自己受害,因此有了法律作為保障。當全人類認為有了法律後,這世界就會真正的正義時,卻不知道仍舊有聰明的不正義之人,鑽法律漏洞。當有出現受害者的指控時,官方也無法作出判決,只能一味告訴受害者,我們「依法辦理」。
雖然我們渴望有最佳公正人為我們的正義伸張,但這類人是不會出現的,即使出現也會被那些以「正義」之名的不正義之人打壓,通常這些不正義之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而真正正義的人會被矇在鼓裡的民眾給予噓聲,即使想實現理想,也是力由未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