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胞皆錯,本篇的蘇格拉底何不選擇逃走,至他鄉傳播哲學,何苦留戀故鄉,受死雖可明其志,但也斷送探究神諭和哲學的機會與責任?
關鍵字:雅典、民主、公民
儘管蘇格拉底不認同最後的判決被判為死刑,但是蘇格拉底還是尊重雅典這個國家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法律和習慣,不願意選擇逃走。雅典法律有說明:任何雅典人成年時,如果對國家的體制和法律有任何的不滿意都可以帶著自身的全部財產去他喜歡的地方生活。蘇格拉底在雅典這個城邦生活已超過七十多年,可見他對雅典的制度和法律是沒有任何不滿意的。身為喜愛雅典城邦的公民,蘇格拉底在他無法說服國家他是無罪的情況下,也不會願意破壞與國家的協議的法律和協定,儘管雅典同胞對他的判決是錯誤的,他仍必須尊重此判決。
而在克里托篇,蘇格拉底有說到多數人的意見往往不一定是正確的,少數具有理性的想法才是真正值得讓人考慮的。然而在雅典這個民主體制下的城邦,多數人的意見是不容許被忽略的,因為多數民眾的力量可以把一個人處死。蘇格拉底願意在雅典生活七十多年,表示他尊重雅典的民主體制,因為在民主的體制下,蘇格拉底才可與人暢談任何事情,肆無忌憚的與其他人作辯論。儘管雅典這樣的以多數人為主的民主制度有些漏洞,使他面對被判為死罪的情形,但他仍然必須遵守雅典城邦訂下的法律規定。即便他的朋友克里托勸說他可以逃走到其他國家繼續傳播哲學,但蘇格拉底知道如果他破壞雅典法律逃到其他政法修明的國家繼續傳播哲學,那些國家的人民會以懷疑的眼光來看他,而他真的將國家的政令和法律摧毀不就也間接證明法官的審判是正確的,因為破壞法律之人是有可能對年輕人和愚蠢之人產生不好的影響的,他也將會成為那些國家政府的敵人。
蘇格拉底認為如果他選擇逃走不但破壞他身為雅典公民應該遵守的法律,並且對於他傳播哲學不會有任何的幫助。最後他認為死是一件不可怕的事情,靈魂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裡可以見到真正的法官進行審查,也再那裡繼續對靈魂做考察和探索。而他死後,那些投票判他有罪的人,之後也會遇到批判他們的人,而相信時間將會證明他是無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