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從自然狀態到社會狀態中,道德價值是如何形成以及為何社會需要有道德價值的存在?
摘要:
- 在尼采的論道德譜系中,作者對於多數人所認為好的和善的事情的價值判斷的起源來做探討,對於當時社會所追求的道德價值做出批判,不認為一般世人所相信不自私、仁慈、容忍......等行為是所謂好的道德,他認為那是弱者基於仇恨包裝成的道德價值。這樣的論述推翻了長久以來我們對於道德價值觀念的刻板印象,進而思考究竟道德價值的本質為何?就此對於現今社會當中以存有的道德價值反思其究竟是否為大眾所相信為對的或善的價值,以及探討為何普世道德可以在國家社會中成為大多數人願意接受和相信的價值和其對於國家社會運作的影響層面。
- 一個根深柢固的社會價值,又會在什麼樣的情況和方式被堆翻或取代,使社會又進入下一個階段,道德價值對於人類生活在群體、社會和國家中有無法捨去的重要關係,例如:台灣從威權體制轉變成民主體制,當時社會的道德價值若未對於民主價值有一定程度的接受和追求,政體是不可能有轉變的可能。
大綱:
一、道德價值的形成
二、「善與惡」、「好與壞」 的判斷
三、道德價值的推翻或取代
四、道德價值對國家運作之影響
五、反思我們現在所相信的普世價值之價值為何
請聚焦在「道德價值是如何形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