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答利維坦 提問二 (98114114)

1.身處戰爭狀態,眾人互不信任,相互侵奪,生活充滿疑懼,何以能締結契約,造出力維坦?
身處於戰爭狀態中,人們互相不信任,也相互掠奪,就是因為如此,人們才會締結契約,而創造出利維坦。
因為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環境之中的不安全感,就算去工作,也不知道明天會如何,就算是居住在自己的房屋之內,也不知道幾日後會不會有什麼變化。因為害怕,因此產生了原始的本能-求生、攻擊。
但是,當這樣的不安全,是出自於國與國之間,或是境內的僭主之間的攻擊和掠奪時,若是有了保障,人們的生活安全,便能有穩定的可能性時,人的本能也會使人們願意服從這項權威。就像是人們之間的利益交換-對於君王來說,這項交易就像是我給你安定的可能性,而你交出你願意服從我的承諾;而對於人民來說,就是顛倒的-我給予你統治我的權力,可是你要保障我的人身安全。
因此,契約出現了,而國內的僭主亂鬥,也被其中最有武力者平定,區塊間也有了契約-以服從換取安定、以保障生活換取統治權。
而整個國家集結起來,成了一個利維坦。他國亦然。在國與國之間,若是兩個利維坦,那麼他們的利益相似,在混亂後,以安穩平定來做為重新開始之步伐,才是為了長遠利益做打算最好的方法。因此能訂定契約,維持住穩定的利維坦。因為若是想要打破契約,不論是人民或是國與國之間,都會受到懲罰。而在動亂過後的人們,沒有人不想重新開始安定的日子。因為這個原因,利維坦的契約能量,遠大過於許許多多的狀態。(例如:人們的野心,等等)

2.為什麼眾人必須也唯有造出利維坦才得擺脫自然狀態的悲慘生活?利維坦到底帶來什麼樣值得追求的新生活?
我們都知道,團結力量大。小螞蟻若是合作起來,能夠搬運我們所想不到的巨大物體。人類亦然。人類本性的貪婪與攻擊,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以原始來說,就是能吃飽、能穿好。但是在物質是有限之下,人類會為了爭奪而有損傷。但若是有著法律去禁止這些行為,而予以分配,社會的動盪將減低。因此,在人類思考模式之下,若是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只需要安分守己,便能夠有著安穩的生活,大多數人都是會接受的。因此人們願意服從君王、信仰國家。而眾人,以靠著造出立維坦擺脫了自然狀態的悲慘生活。而人們在服從君王以及政府之下,像是小螞蟻、小齒輪,卻能各司其職。理想化來說(人撇開任何私心而言),這樣的團結所締造出的社會,就是完美的結構。
利維坦帶來的生活,便是上述-在相同有限的資源之下,盡量使每個人都能吃飽、穿暖、正常工作,以維持社會和國家的運行。即使有著資源不對等或是貧富之分,但比起血流成河的生活,人們更傾向前者的穩定運行。而在這樣的生活之中,機會也是存在著的,只要努力便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命運)。因此人類會樂於在一個安定的利維坦之中存活著。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事實上,現代人的生活,也是建立於利維坦上,在這麼一段長時間之內,我們的生活已經建立於某種充滿躁動性的穩定軸上。人們的生活,已經脫離了戰爭時的動亂、無法負荷的殘破經濟。我們現在擁有的,應該說,有可能獲得的資源,在大部分狀態來說,是從已經被剝削掉後的少數可能性之中,再來番不流皮肉之血的戰爭。試著往上去爬。若是無感知的人,通常會被掌握權勢的人,放在利維坦的底部,而深不自知。或許利維坦對於一個極度動盪的時代,利維坦的最大用途是穩定社會與人心。但是隨著時代演進,利維坦的功能相對來說,也該改變。現代人所需要的利維坦,已經不是過往初階的利維坦。
真正能運用在現代的利維坦,是在於穩定生活之上,人民與君王(政府),能真正在於資源以及利益上,做重新的改變。但是這樣從根而變,說穿了目前根本沒有辦法。我個人也想不到任何的可能性。
利維坦所帶來的新生活,那樣充滿全新契機的可能,皆是因為動亂後,國家需要重新開始,因而休息。一座廢墟,要重建成塔,都會從最基本開始。但是當蓋成塔後,要做變型,卻仍然用著舊有的模型,或許可以支撐著概念一陣子,但是很明顯的,這樣的模型,就不是現在最為需要的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