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答亞里斯多德政治學卷二(00114226)

一、亞里斯多德《卷二》批評柏拉圖的要點與目的?


關鍵字:一致性、妻孺共有制


  亞里斯多德提到作為“一”來說,家庭比城邦為甚,個人比家庭為甚。所以,即使我們能夠達到這種一致性也不應當這樣去做,因為這正是使城邦毀滅的原因。

  從上述而言,我們可以得知亞里斯多德認為一致性會使得城邦毀滅,柏拉圖提到一致性的城邦是接近最完美的城邦,但亞里斯多德認為城邦不僅是由多個人組合而成,更是由不同種類的人組合而成,種類相同就不可能產生出一個城邦。

  亞里斯多德提到一件事物為越多的人所有,則人們對他的關心變越少,他舉例說當妻子及兒子如果是人們所共有的,那愛就會變得冷淡,父親理所當然不會說我的兒子,兒子也不會稱父親為我的父親,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所建立稱謂的親屬關係將不會存在,亞里斯多德認為一件事物要引起人們的關心和鍾愛,主要有兩點,一是它是你自己所擁有的,二是他是珍貴的,那若是像柏拉圖所說一切都是一致性大家所共有的,那這樣就不會有人去關心任何事物。

  因此亞里斯多德批評柏拉圖認為的一致性,亞里斯多德就是因為要有差異性,才能顯的事物的特別與價值,而人們因為想去擁有才會去關心,所以他認為柏拉圖所提出的一致性是不可行的。

二、針對柏拉圖的城邦衛士財產共有的主張,亞里斯多德提出了什麼樣的替代方案?理由何在?您認為誰的財產制度主張比較可行?


關鍵字:私產、德性


  亞里斯多德提出了財產私有但可以有部分的財產公有,他認為若是像柏拉圖所提到的財產公有的話,納多做事的人與少做事的人所得到的財產是相同的,那這樣人們便會認為既然得到相同的又何必要多做事?所以他認為若是財產是私有的話,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利益,人們就不會再互相抱怨,也都換關心於自己的事務。

  再來他提到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喜愛金錢,而且當一個人為朋友或同伴效力和做好事實為得到莫大的喜悅,而這只有在私有制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這就是所謂的慷慨德性,亞里斯多德認為慷慨就是利用財產所做之事,一旦人們擁有共同的財富,人們就不會再樹立起慷慨的榜樣或是做慷慨的行為。

 我認為亞里斯多德的制度是比較可行的,因為不可否認的人們天性的確是貪婪的,為了自身相關的財產人們才會努力爭求,若是像柏拉圖所提到的財產公有,那這樣根本沒有區別性,有做事跟沒做事得到的東西卻一樣,那久而久之誰還要做事?當國家沒有人要做事的時候,要怎麼能夠運行?因此公有制我認為是不可能施行的,不是說不可能,但我認為要建立在私有制之下,當有私產後人們有多出來的財產便會考慮分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目前社會所採用的制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