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君主論(99114142)

馬基維利為什麼要提出君主的哪些專屬德行?
關鍵字:一體兩面、國家利益
ㄧ、馬基維利在15~19章提出君主專有德行的原因,可從兩方面來看:
1.事物有一體兩面
對於一件事物的評價,可就我們從哪一角度切入,而有不只一種的評價,節儉亦可說為是小氣、思慮縝密亦可說為優柔寡斷。以「慷慨」來說,君主一開始如果希望保有慷慨之名,往往會耗盡家財,若想繼續維持,則不免要加重課稅,搜刮人民的財產,而招致民怨,且這樣的慷慨,實際上受惠的人少,受害的人多,等到自己意識到,而決定開始節儉持家,反而得到吝嗇的惡名,吃力不討好。而君主若是一開始就是節儉(而被說成是吝嗇)使國庫充裕,在不加重人民負擔的情況下而建立許多豐功偉業,人民因此認為君主很慷慨而擁戴他,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受惠的人多,而受害的人少。
馬基維利也認為,人的行為有一半是受到「命運」的主宰,若未順著命運的變化而跟著有所調整,則會導致失敗,因此馬基維利認為光是思考君主應具備哪些完善的德行是不夠的,因為若未妥善運用,仍會招致惡名;反之,如果惡的德行是對國家是有益,那麼持有這德行並沒有什麼不好。
2.「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
馬基維利注重的是國家如何存續下去,在他的時代,國家的存續,首要其衝的就是君主的政權如何穩固。馬基維利在第15章末段提到:「一個君主頭一件事就是,必須提防被人輕視和憎恨」因為君主一旦受人輕視及憎恨,那麼被推翻掉的機率就會增加,國家因而走向滅亡。當君主執行的行為動機與目的是為了國家安全,尤其國家是處在存亡之際時,君主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時間抉擇這樣的行為是否道德、公正或是仁慈,保衛國家利益才是首要考量,即使由惡行得來也值得讚賞。


二、馬基維利並非要否定掉君主應持有善良的德行,如果善良的德行可使國家能穩定存續下去當然是好事。可是他認為:「人們是惡劣的,並且對你並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同樣地無需對他們守信。」由民心所建立起來的政權是不可靠,因為無法確定何時會遭到他們的背叛,政權一旦被推翻則導致國家動盪不安。因此馬基維利才認為君主的政權要依靠自己去建立並鞏固之,才可使國家永久存續,只要是對國家有助益,君王持有惡行也亦無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