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王制篇卷七(99121125)

蘇格拉底如何透過洞喻來說明哲君的處境與任務?

關鍵詞:哲君、曲高和寡



  1. 同蘇格拉底所述,那位自由的人希望能告訴大家背後的真相,卻有很大的機會遭洞穴裡的人攻擊。
  2. 洞穴裡的囚徒就好比是大眾,外面的陽光就像「哲君」的理想,鬆脫禁錮的囚徒則是發先哲君這個理想而想和大眾一起朝那個理想努力的人。他在515DE強調在走出去時一定會感到疼痛、睜不開眼睛,然而在這個必經過程之後,他必定會改變、成長,且真正的了解何謂真實。為成就「哲君」這個理想時,過程一定免不了艱辛、挫折,因為這個並非是單打獨鬥就可以辦到,這還需要洞穴裡的囚徒,也就是還未受啟發的大眾一起努力向前邁進。然而,最困難的是,人都傾向不願改變,大家都只想聽自己想聽的話,當有人向外界傳達新知識時,普遍都是持負面態度,因為改變就代表著未知,讓大眾缺乏安全感。這也是「哲君」難以達成之因,由於曲高和寡,難以將哲君深植至大眾心裡,更何況是希望大家將其信奉為理想。
  3. 在成就哲君的任務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像洞穴遭人攻擊的情形一樣,遭外界抨擊。因為大家長期信奉同一價值,無論那或對或錯,都已積非成是,變成大家的信仰。當一人面對這「多數暴力」時,要讓大家都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是何等困難的事。
  4. 然而,造成兩相矛盾的是,對他來說,明明知道「哲君」才是正確之路,卻又無法傳達給大眾。若是放棄,與大家「向下沉淪」,又會違背良心。但是如果繼續傳達自己的信念,又須面對大家的冷漠,更甚至是排擠、攻擊。
  5. 蘇格拉底透過洞喻傳達出「哲君」理念傳達的困難,但又必須這麼做的迫切。在千年前是如此,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又是否有朝這個方向邁進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