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格拉底的「先讀大字後讀小字」的策略何以能獲得對話者的共鳴,而得以進行理想城邦的構築?(卷二)
關鍵字: 人、抽離、城邦
蘇格拉底認為,先從城邦的起源與構築談起,再談至人與人之間的正義,始能彰顯正義的本質。不單是蘇格拉底,對於當時的雅典公民來說,城邦是最至高的概念與存在,是雅典公民的延伸,它賦予了雅典公民身分的尊榮感,任何帶給雅典進步的發展都可歸於城邦的存在。因此,城邦好,人就會好;城邦不好,人不可能好的概念深植當時雅典公民心中。再者,個人與任何價值是構成城邦的全部,人為城邦的縮小,倘若個人與價值(如正義的概念)抽離於城邦,城邦將為毫無意義的存在,故蘇格拉底認為,從城邦的構築與形成來看,倘若城邦形成了正義,這個正義將會貫通至城邦中每一個人身上,城邦與個人存在的關聯性至此緊密可見。
2. 蘇格拉底:「為了城邦的利益,統治者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公民」,(389B)為什麼非得說謊(名之為高貴謊言A Noble Lie)才得成就理想國度?(卷三)
關鍵字: 說謊、手段
蘇格拉底認為需要城邦作為撫育優良衛士公民的場域,首重真實,因此主張城邦中的教育、詩歌、傳說皆應揚棄虛偽不實及懦弱不堪的部分,但唯一的例外,是於處於統治者的位置上,謊言作為一種統治手段,對於凡人之人民還是有藥物的作用。蘇格拉底明確目的性限縮藥物的專屬使用權於醫生身上,一般人不准碰,也就是只許統治者使用,不許一般人使用,否則將顛覆城邦。蘇格拉底之所以會認為說謊作為一種統治手段,才能成就理想國度。是因為蘇格拉底已將統治者的資格限縮在種種條件之下,如需在幼年時考察某些人,並置於各種競爭條件之下,觀察是否具備願意為國效勞、優秀,並不會排除報效國家的信念。在上述成為統治者的條件下,蘇格拉底已將統治者塑造成一個無私且願意奉獻於國家的角色,相較於未受篩選的公民、敵人來說,統治者已是超然的地位,不會作惡,排除了一切壞的可能,且為了使統治順利進行,說謊作為一種手段是必要之惡。再者,為了使統治者與公民、敵人之間的劃分永久存在,說謊是阻礙公民與敵人往統治者的位置上前進的方法,為的是穩定城邦的安定性與持續性,故蘇格拉底認為以說謊這種手段才能成就理想國度。
3. 為什麼蘇格拉底主張無私產、無自有住所和妻孺共有等規定是城邦衛士得以保持純正的生活條件?您願意在這些規定之下擔任國家統治者?(卷三)
關鍵字: 無私、慾望
在蘇格拉底所構築的理想國度之下,統治者的無私是必要的條件,在無私產、無自有住所和妻孺共有的規定下,是為了達到一切生活目的的單純化,將任何會影響靈魂純正的事物視為次要,將統治置於最神聖、高尚且最主要的目的,如此始能城邦發展正常化且不致顛覆滅亡。
我認為一個人置於社會之團體生活中,不管你願不願意,勢必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無論是價值觀或是喜好的取捨,要成為超然獨立的個體,在無私與人潛在的利己觀念之間的拉扯的前提之下,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更遑論擔任國家統治者。我懷疑,蘇格拉底將統治者的資格限縮至無私的超然層面上,限制種種的生活條件,是否就能確實根除心中的慾望與雜念,成為如神般的神聖統治者? 或者,因為這些限制的條件,反而使得心中不斷產生這些被限制住的慾望,用另一種管道,甚至變本加厲的方式滿足。簡而言之,對於人這個複雜的存在,我認為生活條件的限制不一定會成為好的城邦的前提,也因此我不願意在這些規定下擔任國家統治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