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王制篇卷七回答(99114261)

蘇格拉底如何透過洞喻說明哲君的處境與任務?

關鍵字: 視野、輪廓、事實


  1. 蘇格拉底藉由一群從小被囚禁在洞窟裡的囚犯的立場,視線遭到限制,而相對的眼前的事物就是他唯一能接收到的訊息來源,背後的火光將路過的人與動物投影在囚犯眼前的牆面上,這對我們而言只是個影子,但對囚犯而言,在他的世界中或許他會把它定義成一個人,而試圖與之對話,而回應的並非是眼前的影子,而是被共同囚禁在身旁的囚犯,但也因為視線有所限制,固然將眼前所見之事務當作自己世界的真實。
  2. 故事至此並未結尾,當其中一個囚犯獲得釋放,從獲新生走出洞穴發現原來在他定義的人並非是之前黑色一片的「人」,而是有著五官且更加生動的生物,當視線變寬廣後雖與自己的認定的事實發生衝突,但在能夠接收到的看到的也更加明亮更加廣闊情況下,人看到人真實的真理,倘若此囚犯了解到了真理也看清了這事實,他想回到洞窟去告訴其他犯人,但是在那些囚犯的世界中,回來的囚犯卻是愚昧的。
  3. 這也是洞喻主要論述之事實,真理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但是因為遭受到限制不管是視野或是年齡與學問,導致每個人的真理並非相同且存在著極大的落差,洞穴其實僅只傳達了一個訊息,這個訊息就是,任何與人類自身或世界有關的理論頂多只能替我們描繪出實在世界的模糊輪廓。假若光線變得較為明亮,我們也許能夠把一些影子看得更清楚一些,但是它們仍然是影子,而我們所追求的真理只是在這模糊輪廓之中加以描繪而已。
  4. 哲君就好比是那個被釋放的囚犯,當他想把他所領悟到的真理傳達給子民時,卻無法順利傳達,甚至被質疑這些只是謊言,倘若有解決之道,唯有,讓所有人民都看到共同的視野與現實,但相對,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