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王制篇卷二提問(99114251)

蘇格拉底的「先讀大字後讀小字」的策略何以能獲得對話者

的共鳴,而得以進行理想城邦的構築?



從前面討論的正義,蘇格拉底認為與其討論個人的正義,不如
先以城邦的正義來解釋。蘇格拉底的「先讀大字護讀小字」即
是以大見小的概念,並以此推測城邦的起源,進而解釋不正義
與正義在城邦中的定義。因此,他便開始透過最基礎的生活需
求理念,來構築整個理想城邦的框架。最初,他提到了以一個
人專心做一份工作比一個人同時進行許多工作來的有效率,抓
取聽眾的同意。接著他們開始討論出一個完整的城邦元素,因
為對於當時雅典人民來說,城邦的意義即是對於自己的代表,
公民是組成城邦的重要元素,所有城邦的一切與自己的生活息
息相關。城邦對於當時的人民而言,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價值
觀,是社會的最終發展型態。對此,蘇格拉底認為城邦的價值
等同於公民的價值,因為需要城邦運作的公民,城邦賦予人民
各種教育,並給予公民價值觀。在這方面,即是城邦對於人民
價值觀的朔造,人民是城邦的縮影。這種城邦與人民的緊密關
係,是蘇格拉底以大見小的基礎,同時也是讓聽眾同意他的理
論的重要關鍵之一。



雖然這種理論已不太符合現代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因為我
們現今的社會運作要比過去複雜得多,同時我們的意識形態卻
有可能會因為我們接受的資訊廣泛多元而有所改變。然而,我
認為現代國家在蘇格拉底的理論下,也有相同的部分,以北韓
來說,教育控制人民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蘇格拉底提到
孩童是最容易朔造而受陶冶的年齡。透過教育,國家可以灌輸
統治者的理念,同時可以強化統治階層的權威。在這裡,蘇格
拉底所討論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城邦,然而現代社會中,或是過
度仰賴統治階層的價值觀,或是接收廣泛資訊而不在將自己投
射到國家之中,因此我認為該理論並不太符合現代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