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王制篇卷二(00114283)

1.蘇格拉底的「先讀大字後讀小字」的策略何以能獲得對話者的共鳴,而得以進行理想城邦的構築?

蘇格拉底運用「以大見小」的方式,先建立一個正義的城邦,再檢視住在正義的城邦理的人,是否存在著正義的性質。我認為蘇格拉底會以轉折的方式來辯駁,是因為他是站在一個教育人民的角度來思考。只要人民看到其他的人都在行正義之事,那麼普遍人民就會認同正義、認為正義是理所當然的。

而另一項原因使蘇格拉底轉變辯駁的策略,是因為卷二當中的格老孔以及阿狄圖曼已將不義之人行不義之事的好處都說盡了,且於當時的雅典城邦而言,那些陳述都是事實,「人們贊成合接受正義,並非把它當成一種真正的善,而是把它當作一種在沒有力量去行不正義時的一種真正的善」、「行正義的人並非心甘情願,而是由於沒有力量行不正義之事」「不義之人的日子,比正義之人的日子好多了」,上述這些句子凸顯了當時雅典公民的普遍主流價值,而蘇格拉底之所以難以辯駁,是因為這些話都屬實,若反駁之,那就等於是他對其現在生活的城邦了解得不夠透徹。


因此蘇格拉底轉變策略,先以正義建立一個城邦,讓大家以原本因大環境影響已不復見的正義觀念,一步步建構出自己理想中的正義城邦,喚醒大家對正義的正確觀念。對居住在城邦的人民而言,建立正義的城邦這項作法,則是讓他們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讓他們成為一個正義之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