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如何透過洞喻來說明哲君的處境與任務?
關鍵字:確信、真實、虛偽
- 蘇格拉底一開始描述有一群脖子和雙腿皆被捆綁起來且不能走動,也無法轉動頭部的人被囚禁在漆黑洞底。而這群被囚禁的人則是可以看到眼前透過在其背後遠處燃燒的火光所投映到對面洞壁的影像,但由於他們皆無法動彈,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眼前所看到的事物,儘管只是由木頭、石子等材料所構成的假人或是虛假的野獸,可能都因此被他們認為是真實存在的事物;而當有一天,其中一個人解除了禁錮,才發現原來過去所看到的由火光所到映出的影像全都是虛假的,而在慢慢走到洞口之時,他才豁然開朗地醒悟到,原來過去在地洞生活的日子裡所看到的一切是多麼地不切實際與可惜。蘇格拉底將前述被困在洞底的人譬喻為被無知蒙蔽的人群,而將走出洞穴之人譬喻為獲得真理之人,並把走出洞穴的過程描寫成是一種人們在認識了解真理的歷程。
- 我認為可把哲君所會面臨到的處境與所需肩負之任務等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也就是自我的突破與超越。當這位首先經歷過探詢真理路程,也就是首先走出洞口之人,他從被卸除束縛之後到走到洞口的這段路程,期間必會經歷無數的自我懷疑、徬徨與心理上的恐懼,同時慢慢克服自己生理方面種種的不適應;對於已經習慣洞穴黑暗的人來說,這其間必會相當的痛苦與煎熬,從一開始看到自己過去所深信的真實居然只是虛假的投映,到逐漸邁向洞口時,可能因為從外面投射進來的光線過於刺眼,而在途中便因為恐懼或是極度的不舒服而折返的情況之下追尋外面的世界;但在自己雙眼逐漸適應強光並逐一看悉所有外面事物的同時,她才能了解到何謂真實。同樣的,一位哲君,要能擁有度過這一切歷程的勇氣與堅持才得以有在日後成為哲君的可能。
- 第二階段:帶領別人走向真理的堅持。當地一位走出洞口之人在品嘗外在世界的美好之後,若想要帶領原先和他一起被囚禁在洞穴中的同伴;但在這階段中,他首先必須先再次經過一段從光明到黑暗的不適應,並確信他自己在外面所看到的是真正的「真實」,而非虛偽的「真實」;此外,在他和洞穴裡同伴分享在外面所看到的真實的同時,他必須能夠承擔來自同伴們的譏笑與嘲弄,又或者是同伴或自己在通往洞口的路上由於無法克服那痛苦而半途返回洞底,又甚至是遭致同伴的殺害。所以哲君必須能首先能確信自己的經驗以及在外面的生活是幸福的想法與明確的目標,才得以帶領其他的人,從黑暗上生至光明,若從統治的角度上來說,才得以說服公民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提供彼此的利益,並建立起更強大的城邦。
- 對於蘇格拉底的說法我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疑惑,當一個人走出山洞而看到所謂外面「真實」事物的同時,他要如何知道他所看到的是否只是另一個虛偽的真實呢?就像是當初在洞底囚禁生活時所看到由火光所倒映出的陰影,同樣確信著那就是真實的一樣,有沒有可能他所看到的另一個「真實」可能只不過是另一個更大的洞穴,但是被有如陽光一樣閃耀的火炬所照亮呢?同樣的,人世間的「真理」又到底為何?哲學家們一生所追求的幸福又或者是自己所堅持的理想,又是否可能只是另一個包裝過的痛苦呢?所以我認為是非對錯的追求都可以是一種堅持,無論他所堅持所確信的是否是真理,重要的是他能夠為人們或是相信他的人們帶來幸福與內心的滿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