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如何推翻「正義乃強者利益」的主張?您認為,他成功了嗎?理由何在?
關鍵字:正義,利益,統治技藝
蘇格拉底推翻「正義乃強者利益」的過程,可分為兩階段。
1. 第一階段為就其字面上的意思開始討論,也是蘇格拉底欲推翻「正義乃強者利益」的第一步。
(1). 蘇格拉底從「統治者所制定的法律」以及「技藝」的內涵作為推論方向,首先利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觀點,指出被統治者雖然要服從法律,但統治者會制訂出對自己不利的法律,那麼便與此主張相違背。於是塞拉西馬柯補充以嚴格標準定義來看待─統治者只有在背棄自己的技藝時才會犯錯,人會犯錯,但是技藝不會。
(2). 接著從「技藝」的方向討論。蘇格拉底透過在他們對話中所探討出技藝的本質內涵,說明技藝的使用,是為了尋求被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所獲得的利益並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以蘇格拉底所推出的理論來說,統治者所使用的統治之術,亦是考慮在被統治者的利益,而非統治者。因此就賽拉西馬柯先前所說的統治者會(考慮到自己)制定對其有利的法律,是互相矛盾。
2.第二階段是塞拉西馬柯深入說明其主張的內涵,提出反駁加強其原先的主張:「正義者和正義只是表面上為了他人的利益,實際上卻是強者和統制者的利益」與「不正義比正義更加有益,因為可以更加為所欲為。人們譴責不正義不是因為做不正義的事,而是怕吃不正義的虧」
(1). 就第一項主張,蘇格拉底則更加深入的去探討「技藝」的內容,他認為我們不會因為使用掙錢之術而使身體健康,就說它是醫術,亦不會因使用醫術獲得報酬,就視醫術為掙錢的技藝,將一個行為的內容區分為「技藝」及「掙錢之術」。醫生使用醫術,固然會獲取報酬,然而這個報酬是附加的利益,並非是使用技藝的真正目的(以義工為例,他們沒有獲取到報酬,但仍使用技藝)。所以塞拉西馬柯的主張其實是在對被統治者使用統治之術後,所獲取到的附加價值,並不是因為使用了統治技藝而獲取到,而是間接的得到利益。蘇格拉底也補充,因為擔任統治者,服公職並不會直接獲取利益,故才會利用報酬、名譽,甚至是懲罰來使人願意擔任這種工作。
(2). 就第二項主張─「不義之人的生活比義人的生活更好」,蘇格拉底從討論正義之人與不義之人的特質為何,得出正義的人是聰明且好的人,不正義的人則是無知且壞的人。又以靈魂的德性,推出正義的靈魂會生活得好,不正義的靈魂則生活的壞。總結上述,生活好的人會幸福快樂,生活不好的人則相反,因此正義者是幸福的,不正義者是痛苦的。完全推翻掉塞拉西馬柯所認為「正義乃強者之利益」的主張。
3. 結論
(1). 蘇格拉底是否成功推翻塞拉西馬柯對正義的定義,我認為他是成功了,只是用了比較投機的方法。在推翻的過程中,蘇格拉底並未提出他所認為的正義藍圖是怎麼樣,並反駁塞拉西馬柯的主張,而是依據「正義乃強者之利益」這句話,利用提問的方式,一步步討論每個字詞的意思,引導賽拉西馬柯的思考脈絡,而逐步推翻其先前主張。透過這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方便主導話題的思考方向,另一方面不需要硬碰硬,由自己發現到自己提出的主張哪邊有問題。
(2).「正義乃強者之利益」的主張,就我自己的看法,好像說得對但又好像哪裡不對。套用在現實的社會中,看起來似乎是這樣沒錯,但若以此句通篇概括整個「正義」之內涵,又似乎有以偏概全之瑕疵。蘇格拉底或許也不得不承認社會現象就是這樣,但是並不認為這應該是對「正義」的定義。與其講出一套思緒清晰、結構完整的理論來反駁,蘇格拉底選擇以退為進,用不斷的提問方式,釐清語句中字詞的意義,以剝洋蔥的方式,使對方自己能反思到其中的瑕疵。雖然這樣的勝利方式有點投機取巧,因為自己可以不需要提出想法,又可以主導雙方的思考脈絡,走向自己所預期的結果。
(3). 在第一卷文末,蘇格拉底也沒說出正義到底有什內涵,或許他首要的目的並不是要向眾人傳播甚麼才是對正義“正確”的定義,而是先導正眾人的想法,破解「正義就是強人利益」的見解,再一步步引導至他所認為的正義觀。
好好發揮第2、5點即可。
回覆刪除好的!
刪除我盡量在下次上課以前去發揮這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