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格拉底主張無私產、無自有住所和妻孺共有等規定是城邦衛士得以保持純正的生活條件?您願意在這些規定之下擔任國家統治者?(卷三)
關鍵字:貪婪、團結、私欲
延續第二卷蘇格拉底和阿狄曼圖討論要如何教育孩子,在第三卷中,進而指出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名敬神明、孝父母、重視朋友情誼的好衛士,就必須從音樂和體育這兩大方向來進行。
蘇格拉底之所以會主張衛士必須要生活在無私產、無自有住宅和妻孺共有的規定之下,是由於他認為城邦當中的好衛士必須擁有「自我節制」的美德,蘇格拉底用阿喀琉斯的故事說明了人因為貪婪所以變得不自由,面對諸神時也會變得極端傲慢,一旦衛士和其他凡人一樣擁有自己的財產和房子,他們便會開始因為自己的私欲而無法輔佐統治者。妻孺共有制則是為了要配合先前談論過立法者既然挑選了一些能夠成為衛士的男人,就也會挑選出在本性上盡可能與這些男人相同的女人,使他們生活在一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母跟親生兄弟姐妹,而是將生活在一起且同輩的人都視為自己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大家都同心協力。蘇格拉底說明這樣的方式是因為為了「合善」,而在此所謂的善就是「團結」,同甘共苦就是維繫城邦團結都樞紐,在作戰時就能夠一同抗外,城邦就得以被保護。
我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對衛士而言好壞各一半,優點是衛士可以沒有任何一點私人情感,一切都以國家為優先,在戰勝時能夠得到整個城邦人民的供養和尊敬,生活上的一切必需品都會由人民提供,他們不用煩腦任何除了保衛城邦以外的事。但是我認為雖然我們為了要使他們的心只有國家,免除了一切外在的影響及誘惑,只要身為人都一定有私欲,是無法靠外在來努力就能消去的。若是我是統治者,我必然會對這些規定做些修改,因為在如此不符合人的生理需求的規定下治理一個國家,想必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一旦為是當中有人受到了影響而不服從這些規定,那麼一定會有很多衛士會跟著一起反對,那麼,國家豈不是沒有了衛士的保護更可能被這些衛士給推翻呢。畢竟人都是需要享天倫之樂的,留著自己血液的親屬和不是留著自己血液的人還是會有分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