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答申辯辭提問 (99114142)

公民如何自察所處之民主政體的狀態,即處於正常或腐化中?如何挽救?如何避免?或向上提昇和向下沈淪乃自然循環,勢之必然,人力無可抵擋、改變或消弭?

關鍵字:公民、民主政體、腐化

  1. 一個民主社會所持有的普遍特徵,通常可歸納出以下八點:一、在平等的基礎上,保障人民權利和財產;二、人民有思想、言論、集會與結社自由;三、競爭的政黨體系;四、人民可透過選舉決定執政者,且政權得以和平轉移;五、在野的勢力不受到監控,可自主批判執政者;六、權力分立─政府的權力受到牽制或規範;七、文人領導軍政;八、司法獨立。而若要說出哪一個是民主憲政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我會認為是言論上的自由。
  2. 民主政體與其他政體(如:君主政體、獨裁政體、貴族政體、寡頭政體)不同在於,民主意謂由人民統治,每個人皆有平等權利,且社會中可容許有不同聲音的存在,「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佳句,除了詮釋出平等的重要性,後世更以主張言論自由為其代表。因此,當一個民主社會只能接受多數意見,無法容忍有少數意見出現時,我認為這是民主腐化的開端,無論是合法的集會結社受到政府無理由的監控,或是不能去質疑另一強大勢力的真偽,皆是在侵蝕民主的根基。這大概也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反對雅典政治的原因之一,民主政治若走到偏執方向,便易導向民粹政治,多數的共識永遠是對的且不容懷疑。
  3. 至於有什麼辦法可以挽救或是避免,個人認為,如果僅憑增訂法律條文內容,只是治標不治本,民主終究仍是向下沉淪,這需要仰賴公民素養的提升。要提升公民素養,並非是提升教育水平程度,而是在於公民能否有可以包容、接受與自己不同意見的特質。當有一天,多數公民能真正實踐「雖然不能同意你的意見,但是會捍衛你的權利」時,就會出現改善民主政體腐化的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