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答申辯篇提問(00114259)

如果有機會參與這場審判,您會作何決定?為什麼?如果您是受審者,被控以相同罪名,您會如何申辯?

關鍵字:批判、價值判斷、信仰

  首先,蘇格拉底於申辯篇中,被指控,
(1)  腐蝕青年人思想
(2)  無神論者,教唆他人信仰新神明

  當時雅典正處於伯羅奔尼撒戰敗後,抑鬱的氣氛下,而且也是經歷三十暴君統治後,又重新回到民主時代的第一年,以台灣來說,就好像是國民政府遷台,而且爆發228事件後的幾年內,那種時空背景下,社會上充滿著,不安且焦躁的環境下。

  再者,以雅典來說,雅典的宗教信仰,深植於每位雅典人的心中,不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是政治體制方面,都有宗教影響的影子出現,而且雅典的宗教信仰被賦予不容質疑的境界,當時的宗教或是道德觀念幾乎都是家族每一代相傳下去的一種習慣,而蘇格拉底在申辯中可以看到其鮮明的角色個性,也就是他看到錯的事物,就會加與批判,我想這對當時的雅典人,自己信奉多年的宗教信仰,出現價值上的缺陷時,是非常不能接受的;面對蘇格拉底此時遭人指控,等於是給厭惡他的人,逮到了機會,籠統地指控他上述這兩項罪名。

  而且,蘇格拉底平時的興趣就是批判現狀,當時的政治以及宗教方面,本來就是屬於現狀的一部分,三位原告是當時政治及學界的人物,平日受蘇格拉底批評,早已心生不滿,因此才會趁此機會控告他。

  接著,假如我是陪審團的一員,我會判蘇格拉底無罪,原因為,
1.      青年人學習蘇格拉底的詰問技巧,造成被問到的人,心生不悅,因而追溯回蘇格拉底身上,我覺得這樣有點太過牽強,畢竟青年人一定有自身的判斷標準以及價值觀,說是蘇格拉底完全腐化他們的思維,未免太沒依據。
2.      Meletus說只有蘇格拉底一人,使青年人產生腐敗的思想,而城邦上的其他人都能使青年人變成好人;指控其為「有意」影響青年的思想(一般人都知道,要是一個人會使你產生不好的影響,大家便會疏遠他,但是蘇格拉底卻被指控為這樣一種人,表示他越不好,青年人還是執意要接近他,顯然這是一個很荒謬的說法);引進新的信仰(蘇格拉底為無神論者,但是卻能引進別的神明思想,表示自己是不信任何神明,可是卻要引進新的神?)

    假若我是受審者,我會提出反駁的理由為,
1.      青年人有自身的價值判斷,我只是有些微的影響力罷了,要不要服從我的詰問方式,完全取決於個人,假如這種方法有助於探索自身哲學思維的話,他們自然會採用,不會受到我的影響。
2.      我是一個對該國神靈有虔誠信仰的人,對於我朋友幫我問神明,說我是最聰明的人時,我毫不知情,我只是一個探索哲理的人,對於這個未知的答案,深具懷疑,因此我向城邦內聰明的人請教時,是抱持著一個找答案的心態,對於自誇自擂,損毀他人,絕對不是我本身的意圖。
3.      假若真的有青年受到我的思想,產生不好的影響,請他站出來作證,而且需要提出具體的人事物證明。例如,我影響到青年,這個青年對他人產生多少的損失,需要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也不是自己說的就算的。再者,對於這類供詞有太多的主觀因素,因此要斟酌其內容的真實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