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先讀大字後讀小字」的策略何以能獲得對話者的共鳴,而得以進行理想城邦的構築?(卷二)
關鍵字:城邦、靈魂、建構、連結
國家篇第二卷是由第一卷繼續衍生下來的,因為格老孔與阿狄曼圖持續追問蘇格拉底「正義」的意義。一開始,格老孔便提出了三種善,並講述牧羊人的戒指此故事來為其論證增添說服力,使得蘇格拉底只能轉移焦點,將重點放到城邦的正義上來說服大眾。
為何蘇格拉底的策略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同,以下是我的想法:我覺得就蘇格拉底而言,一個人的正義,與這個人是否有健全的靈魂息息相關。一個健全的靈魂之建構,就如同一個正義的城邦的組成。一個良善的靈魂並不是天生的,它會需要教育,需要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藝,生理、心理的需求亦需要被滿足。就如同一個完整健全的城邦,必須要有會建築的匠人、擅樂理的樂師、行醫術的醫生、領航的舵手、驍勇善戰的衛士……等擅長各種技藝,將其技藝化為幫助他人,讓公民們過著良好的生活的正義之人。這一個個群體,看似獨立,彼此之間卻是某種力量牽引在一起,我想這種力量就是「互利」,他們依此共生共存,每個正義的小群體連結、共同建構成一個正義的城邦。
回歸到一個正義的人,建構一個健全的靈魂,就像建構一個健全的城邦,其亦必須由正確的價值觀、技藝……等彼此連結,共同建構而成。擁有了一個個正義的因素,集結而成的無非就是一個正義的全體。所以,由正義之人建立的城邦,怎麼會是不正義的城邦?我想,這就是蘇格拉底欲引導當時的眾人「以大見小」的理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