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Crito提問(00114259)

如果<申辯篇>的蘇格拉底是哲學家,能否稱<克里托>的蘇格拉底變成了雅典公民?

關鍵字:辯證、契約、認同

  申辯篇中的蘇格拉底,身為哲學家的工作,主為探究真理,使人們思慮清晰,但是此舉惹惱了許多人,因而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過程中,蘇格拉底強調自己是一個普通人,不會使用什麼華麗的詞藻包裝自己,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回答,充分說明了詭辯者和政治家的區別以政治家來說,政治和他原本希望的樣子有很大的落差,蘇格拉底本身其實是反民主的,雅典城邦依賴平民參與政治,其實很不安全,而這也好像是對雅典這座城邦,民主精神的一種挑戰,將雅典的公民參與送上審判的過程。蘇格拉底為什麼如此在乎哲學的原因,因為哲學思考是成為完人必須經歷的,唯有經過辯證才能體會到真正的道理,不經辯證的事物自然會被淘汰。
   因此我認為,申辯中的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哲學家,一連串的辯駁中是一個充分展現其價值的表現,也展現出違抗政治生活的態度。

  接續克里托篇,蘇格拉底的角色轉換,強調了真正的善惡是非,是如何活的高尚、活得正當,點出了逃走是一件不光采的事。另一方面,蘇格拉底也建立了,人無論受到什麼傷害都不可以牙還牙。藉此兩點,引導出與國家簽訂了契約,必須全然遵守,從這開始,以一種公民道德的觀念思考著,蘇格拉底在此,將國家(雅典城邦)當成主人一般,一旦在這邊被國家孕育而生長,彼此之間儼然成為一種契約的關係。
  如今卻選擇以潛逃的方式到他國,延續生命,這種做法顯然違背了契約的關係。我認為契約的內容必定包括孕育、平等、自由選擇,這三項要素。

  蘇格拉底在申辯篇中,被描述成一個不易妥協的哲學家,看似反社會且反民主的傾向,而且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思維,改變眾人的生活模式,藉由不斷的反思及辯證得到人們心中真正的答案,但是這種作法,在當時,不被大眾所接受;而克里托篇,可以看到的是,蘇格拉底身為公民,面對法律的迫害時,反而不會懷疑城邦的正當性,而是從人民的教化不夠明智出發,顯然的,城邦對於自己非常重要,因此考慮到的是全面的義務及服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